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抽胸腔积液方法应用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88例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进行试验观察,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穿刺抽液法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的高热消退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胸水吸收时间以及并发症状等病情变化,分析两组抽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高热消退时间为(4.5±1.2)d和(12.7±2.6)d;两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为(3.7±1.5)d和(7.4±2.3)d;且观察组在其他临床症状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闭式引流方法显著优于传统穿刺抽液,并且安全性能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推荐文章
胸腔积液与外周血ELISPOT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比较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斑点形成细胞
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B-IGRA联合胸膜活检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
胸腔镜胸膜活组织病理检查
腺苷脱氨酶
胸腔积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不同抽胸腔积液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来源期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抽胸腔积液方法 临床效果分析
年,卷(期) 2016,(11) 所属期刊栏目 经验交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64-1466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48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小玲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9 38 3.0 6.0
2 陈丙梁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5 7 2.0 2.0
3 梁胜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4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1)
共引文献  (69)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24)
  • 参考文献(1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2(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抽胸腔积液方法
临床效果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半月刊
1002-1256
23-1278/R
大16开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卜奎北大街333号
14-257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496
总下载数(次)
38
总被引数(次)
11647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9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8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7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6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5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4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3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2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1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0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9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8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7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6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5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4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3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2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1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0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9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8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7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6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5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4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3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2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1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0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