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实时常规观测资料以及物理量场特征,针对2016年5月10日-11日临夏州极端高温天气过程出现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临夏区域垂直方向上高层辐合,低层辐散的垂直配置使高压区的强下沉运动明显,空气的下沉绝热增温作用是形成临夏地区极端高温天气的主要物理机制。中低层较好的正变温区域配合地面相对湿度仅为22%的异常干燥空气,与北方高层干空气南下的叠加,是导致此次过程中临夏地区最高温度极值被打破的重要原因之一。地面受热低压或热低压前部影响,地面要素场天空状况为晴天到少云,测站基础气温较高,相对湿度不大,地面风力不大,对极端高温天气的发生起重要作用,为产生此次极端高温天气的重要原因。
推荐文章
2016年7月17—18日临夏州强对流天气诊断分析
强对流天气
高空环流
物理量场
诊断分析
甘肃临夏
2016年7月17—18日
红河州2005年5月高温天气分析
大气环流
高温
地形
2016年8月14日临夏州区域性暴雨个例诊断分析
强对流云团
暴雨
触发机制
诊断分析
甘肃临夏
2016年8月14日
2014年4月24—25日临夏州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寒潮天气
环流背景
物理量特征
甘肃临夏
2014年4月24—25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16年5月10要11日临夏州极端高温天气分析
来源期刊 现代农业科技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极端高温 下沉增温 热低压 干燥空气 甘肃临夏 2016年5月10-11日
年,卷(期) 2016,(22) 所属期刊栏目 资源与环境科学 -- 音农业气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3-214,216
页数 3页 分类号 P423.7
字数 301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韦伯龙 4 7 2.0 2.0
2 闫旭东 2 0 0.0 0.0
3 祁萍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59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极端高温
下沉增温
热低压
干燥空气
甘肃临夏
2016年5月10-11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农业科技
半月刊
1007-5739
34-1278/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
26-41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497
总下载数(次)
131
总被引数(次)
16651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