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免疫检查点分子和配体结合而激活的免疫检查点通路是活化免疫细胞的抑制性第二信号,维持机体自身免疫耐受,抑制免疫过度激活从而保护自身组织.其中主要包括CTLA-4/CD80、CD86,PD-1/PD-L1,A2aR/细胞外腺苷和Tim-3/半乳凝素-9等.乳腺癌细胞通过高表达免疫检查点分子配体介导免疫逃逸,通过PI3K通路、JAK/STAT通路和NF-κB通路参与免疫作用机制.目前,针对免疫检查点的乳腺癌治疗策略包括直接阻断T细胞表面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如单克隆抗体单一治疗、单克隆抗体间联合治疗、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单克隆抗体联合物理疗法、基因靶向治疗等,以及间接阻断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的免疫检查点分子配体,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PD-L1上,具体方法主要为单克隆抗体以及基因靶向治疗.
推荐文章
乳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乳腺癌
免疫治疗
肿瘤疫苗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用于晚期肾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肾细胞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联合治疗
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
阻断剂
晚期胃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胃癌
免疫治疗
程序性死亡蛋白-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预测标志物
毒副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针对免疫检查点的乳腺癌治疗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乳腺癌 免疫检查点 单克隆抗体 基因靶向治疗
年,卷(期) 2017,(12)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43-1448
页数 6页 分类号 R730.51|R737.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2.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冀帅飞 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 1 4 1.0 1.0
2 姚舜 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 1 4 1.0 1.0
3 张拔渤 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 2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9)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乳腺癌
免疫检查点
单克隆抗体
基因靶向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双月刊
1007-385X
31-1725/R
大16开
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00号
4-576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0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