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世纪40年代以前,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中,'典型'概念一直指典型人物,或人物的某种典型性格,至多被用来描述人物所处的环境,即所谓典型环境。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典型'一词指涉的对象有一种渐趋宽泛的趋势,被用来形容事件、情节、题材、情感乃至于自然景物。原先作为小说和戏剧人物分析方法的典型论渗透到诗歌、散文乃至绘画等不同的艺术领域。这是典型论在20世纪40年代的一大变化,我将之称为'典型理论的泛化'。本文考述了典型理论泛化的过程,认为典型理论泛化的学理基础是蔡仪提出的'美即典型'的美学命题,而其深层动因则是1942年以后典型的本质被指认为阶级性。典型理论的泛化增加了典型论的理论色彩,但在看似扩大了典型论在文艺批评中的适用范围的背后,'泛化'也暴露出典型论成为一种规范性的理论之后所产生的诸多问题。
推荐文章
20世纪60年代欧美时尚巨变
年轻风暴
街头时尚
“逆上升”流行
高级成衣业
浅谈中国20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研究
浪漫主义
抒情性
个人主义
论20世纪80年代广西电视文艺创作
20世纪
80年代
广西
电视文艺
创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世纪40年代典型理论的泛化考论
来源期刊 中外文论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典型理论 美即典型 典型的事件 典型的情感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71
页数 13页 分类号 I206.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薛学财 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 7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典型理论
美即典型
典型的事件
典型的情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外文论
半年刊
16开
北京市
201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9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