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食用菌       
摘要:
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 Vittadini)、夏块菌(Tuber aestivum Vittadini)和白块菌(Tuber panzhihuanense Deng&Wang)是经济价值较高的菌根食用菌.通过对印度块菌、夏块菌和白块菌与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合成菌根苗的技术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使用印度块菌、夏块菌和白块菌孢子液接种板栗树苗,10个月后均能形成大量外生菌根.菌根苗移栽后,接种夏块菌的板栗苗苗高最高,与接种白块菌和印度块菌的板栗苗相比高差异显著,但接种白块菌的板栗苗与接种印度块菌的板栗苗相比苗高差异不显著.接种夏块菌的板栗苗与接种白块菌板栗苗间地径差异不显著,二者与接种印度块菌的板栗苗间地径差异均显著.
推荐文章
印度块菌、夏块菌与化香树合成菌根苗技术初探
印度块菌
夏块菌
化香树
显微结构
无菌苗
共生真菌
攀枝花块菌菌根苗培育及显微结构研究
攀枝花块菌
云南松
菌根
显微结构
黑孢块菌与华山松合成菌根苗技术初探
黑孢块菌
华山松
显微结构
共生真菌
印度块菌与园叶杨合成菌根苗技术初探
印度块菌
园叶杨
显微结构
半无菌苗
共生真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块菌与板栗培育菌根苗技术探讨
来源期刊 中国食用菌 学科
关键词 印度块菌 夏块菌 白块菌 板栗树 无菌苗 共生真菌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栽培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4
页数 3页 分类号 S646.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629/j.cnki.53-1054.2017.04.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白宏芬 4 29 2.0 4.0
2 杨彝华 6 14 2.0 3.0
3 李向梅 2 3 1.0 1.0
4 刘琼波 2 3 1.0 1.0
5 刘增军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8)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印度块菌
夏块菌
白块菌
板栗树
无菌苗
共生真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用菌
月刊
1003-8310
53-1054/Q
16开
1982-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8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21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