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发生微浸润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DCIS及68例DCIS伴微浸润(DCIS-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年龄<45岁及≥45岁者微浸润发生率分别为47.4%、54.3%;肿瘤直径≤20 mm、20~50 mm及>50 mm者微浸润发生率分别为36.0%、59.7%、76.9%;病理分级低级别、中级别及高级别者微浸润发生率分别为23.8%、30.4%、65.1%;有、无粉刺样坏死者微浸润发生率分别为76.6%、38.6%;ER阳性与阴性者微浸润发生率分别为43.8%、63.2%;PR阳性与阴性者微浸润发生率分别为44.6%、62.5%;HER-2阳性与阴性者微浸润发生分别为55.6%、49.3%;Ki-67表达<14%与≥14%者微浸润发生率分别为36.4%、64.0%.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上述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CIS患者发生微浸润的高危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粉刺样坏死及ER、PR、Ki-67是DCIS患者发生微浸润的影响因素(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0 mm、病理分级为高级别、有粉刺样坏死是DCIS患者发生微浸润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肿瘤直径>20 mm、病理分级为高级别、有粉刺样坏死的DCIS患者更易发生微浸润,对此类患者诊断时应警惕微浸润的存在,并给予个体化治疗.
推荐文章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乳腺肿瘤
乳腺导管原位肿瘤
浸润
预后因素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危险因素
乳腺导管原位癌
微浸润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危险因素
绝经
肿瘤组织学分级
乳腺导管原位癌浸润转化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乳腺导管原位癌
浸润转化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DCIS-IDC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乳腺导管原位癌发生微浸润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山东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微浸润 影响因素
年,卷(期) 2017,(2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6-8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37.9
字数 24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266X.2017.24.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权毅 13 22 3.0 4.0
2 郭瑶 2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328)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乳腺导管原位癌
微浸润
影响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东医药
周刊
1002-266X
37-1156/R
大16开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24-8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362
总下载数(次)
42
总被引数(次)
19929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