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随着微信的广泛使用,发朋友圈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选择,而展现自我精彩生活片段的"晒"逐渐为不同年龄阶段的网民所青睐。本文主要通过思辨研究方法,借助弗洛依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以及拉康的欲望和镜像理论对微信朋友圈中的"晒"行为进行解析。"晒"是在"他者"的凝视中"我"的主动选择,"我"欲望着"他者"的欲望,"晒"过程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促进人格的稳定与发展。
推荐文章
镜像理论下的微信朋友圈传播行为再探究
镜像理论
新媒体环境
媒介空间
朋友圈
“90后”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动机分析
微信
朋友圈
“90后”大学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精神分析视角下微信朋友圈“晒”行为解读
来源期刊 文化与传播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微信朋友圈 精神分析 镜像 他者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5
页数 5页 分类号 G20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晨光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4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信朋友圈
精神分析
镜像
他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化与传播
双月刊
2095-459X
45-1383/G2
16开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广西
201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76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8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