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寻深埋土岩界面下压架突水事故的机理,在分析高水压裂隙岩体赋存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导水裂隙带高度实测值及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资料,采用理论及主控因素影响分析研究了深埋砂土砂岩界面下导水裂隙带的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深埋土岩界面带煤层开采,裂采比与防水煤岩柱高度符合Boxlucas1指数函数模型;当煤层顶板岩层大部分位于风化带深度范围时,风化带岩性的存在对导水裂隙带的高度发育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风化带厚度对导水裂隙带的高度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砂土砂岩界面下,由于下渗带的存在,水对岩体强度的影响,使得处于下渗带内岩层实际对导水裂隙带高度抑制作用相应的增大.
推荐文章
覆岩组合结构下导水裂隙带演化规律与发育高度分析
导水裂隙带
覆岩运动
组合结构
拉伸变形
裂隙发育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
导水裂隙带
冲洗液消耗量
八矿井田
浅埋近距煤层覆岩导水裂隙发育规律固液耦合试验研究
浅埋近距煤层
导水裂隙发育规律
固液耦合
弥合特征
覆岩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模拟与实测
综采工作面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深埋土岩接触带下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
来源期刊 工程地质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深埋土岩界面 导水裂隙带 压架突水 下渗带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岩土体工程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22-1327
页数 6页 分类号 TD741
字数 39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544/j.cnki.jeg.2017.05.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文平 115 1862 22.0 38.0
2 陈学军 53 250 9.0 13.0
3 黄翔 14 19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8)
共引文献  (605)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深埋土岩界面
导水裂隙带
压架突水
下渗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地质学报
双月刊
1004-9665
11-3249/P
大16开
北京北土城西路19号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2-296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5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78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