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研究洱海底泥特性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比例洱海底泥与湖岸土壤掺混形成五种基质,并分别移栽苦草、黑藻、微齿眼子菜、马来眼子菜、光叶眼子菜、穿叶眼子菜和狐尾藻,进行为期70d的室外生长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几种植物的影响具种间差异.(1)在基质为50%深层底泥+50%湖岸土壤(碳、氮、磷含量分别为31.59、0.334和0.095 mg/g)时,苦草、马来眼子菜和光叶眼子菜的株高最大;基质为100%深层底泥(碳、氮、磷含量分别为37.88、0.803和0.149 mg/g)时,黑藻、微齿眼子菜、穿叶眼子菜和狐尾藻的株高最大;(2)基质为100%深层底泥时,苦草、黑藻、微齿眼子菜、马来眼子菜和光叶眼子菜生物量增加最多且相对生长速率最大;基质为100%浅层底泥(碳、氮、磷含量分别为77.37、5.691和0.136 mg/g)时,穿叶眼子菜生物量增加最多,相对生长速率最大;狐尾藻在基质为50%浅层底泥+50%深层底泥(碳、氮、磷含量分别为49.27、2.005和0.131 mg/g)时生物量增加最多,相对生长速率最大;(3)基质为100%湖岸土壤(碳、氮、磷含量分别为22.06、0.327和0.231 mg/g)时,7种沉水植物均生长缓慢,生物量增加较少.综上所述,中营养底泥(碳、氮、磷含量分别为31.59—49.27、0.334—2.005和0.095—0.131 mg/g)更适合沉水植物生长,底泥中过高或过低营养都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
推荐文章
洱海底泥红壤改性对水质和水生植物的影响
富营养化
底质改善
水生植物
红壤
洱海
环境因子及沉水植物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研究
环境因子
沉水植物
底泥
磷释放
底质中氨氮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沉水植物
氨氮
底质
生长
生理特性
含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水流紊动特性
水动力条件
底泥再悬浮
水生植物
紊流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洱海底泥特性对七种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来源期刊 水生生物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富营养化 底泥特性 沉水植物 生态修复 洱海
年,卷(期) 2017,(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8-436
页数 9页 分类号 X171.4
字数 715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41/2017.5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碧玉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1 349 10.0 18.0
2 何文凯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1 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5)
共引文献  (303)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2)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2(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3(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4(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5(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6(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07(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8(3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9(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0(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1(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2(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3(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富营养化
底泥特性
沉水植物
生态修复
洱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生生物学报
双月刊
1000-3207
42-1230/Q
大16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水生所 (武昌东湖南路7号)
82-329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4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45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