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摘要:
崩岸在河床演变和河型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促使河岸横向移动和河道蜿蜒.2011—2016年黄河源若尔盖高原的弯曲河流野外调查表明,泥炭型弯曲河流的崩岸是河岸上部泥炭层在自重作用下发生的悬臂式崩岸.针对泥炭型河岸的悬臂式崩岸,采用BSTEM模型分析其岸坡稳定性,并模拟河岸侵蚀和崩塌过程.泥炭层的含水率是河岸稳定的关键因子,泥炭层含水率的增加,既增强河岸崩塌的驱动力,也减弱抵抗河岸崩塌的抗剪力,对河岸稳定不利.河岸二元物质组成的厚度对河岸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其泥炭层厚度的增加,可提高河岸稳定性,但是河岸下部粉沙层厚度的增加,则会降低河岸的稳定性.
推荐文章
黄河源泥炭型弯道悬臂式崩岸模型研究
弯曲河流
悬臂式崩岸
张拉破坏
泥炭地
黄河源
基于流量过程的若尔盖黑河下游崩岸规律研究
弯曲河流
崩岸
有效流量
BSTEM
黑河下游
若尔盖高原
15000年以来若尔盖高原泥炭地发育及其碳动态
碳储量
碳累积速率
碳通量
泥炭地发育
季风
全新世
若尔盖高原花湖泥炭沉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若尔盖高原
花湖
210Pb测年
泥炭沉积
碳积累速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若尔盖高原泥炭型弯曲河道崩岸过程模拟
来源期刊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泥炭型弯曲河流 崩岸 河岸稳定性 BSTEM模型 若尔盖高原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36
页数 8页 分类号 TV14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198/j.cnki.1009-640X.2017.06.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旭跃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 74 505 13.0 20.0
3 王晓娟 8 5 1.0 1.0
4 李志威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 60 177 7.0 11.0
10 郭楠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
共引文献  (54)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泥炭型弯曲河流
崩岸
河岸稳定性
BSTEM模型
若尔盖高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双月刊
1009-640X
32-1613/TV
大16开
197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3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34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