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周边相对屈光度与近视性屈光不正的关系.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小儿眼科就诊的7~12岁儿童90例(165眼),行睫状肌麻痹下检影验光,按等效球镜度分为正视组(27眼)、低度近视组(112眼)和中度近视组(26眼).测量颞侧30°(T30°)、颞侧15°(T15°)、鼻侧15°(N15°)和鼻侧30°(N30°)四个方向的周边屈光度和黄斑部(C)的中心屈光度.周边等效球镜度(Mp)减去中心等效球镜度(Mc)等于周边相对屈光度(RPRE).采用SPSS17.0软件对定量资料行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 (1)RPRE随近视程度的增加而增大,颞侧30°到鼻侧30°各方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2)RPRE由小到大依次为N15°、T15°、N30°、T30°,正视组、低度近视组及中度近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即周边相对屈光度随偏离黄斑部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颞侧大于鼻侧,但鼻、颞侧RPRE差异无统计学差异(>0.05).结论 近视眼视网膜周边相对屈光度呈相对远视,且随近视程度的增加而增大.近视眼周边相对屈光度随偏离黄斑部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鼻、颞侧基本对称.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周边视网膜相对屈光度与近视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近视 周边相对屈光度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2,后插7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21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328X.2017.04.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炼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48 174 8.0 11.0
2 叶美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33 120 6.0 9.0
3 易贝茜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13 49 5.0 6.0
4 梁晓翠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10 36 4.0 5.0
5 曾彩琼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7 30 3.0 5.0
6 蔡丽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9 20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近视
周边相对屈光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季刊
1005-328X
11-3256/R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西安门大街1号
82-57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3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5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