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垂直形变梯度能够有效反映区域构造运动的垂直差异变化程度.我们利用长时间段的水准资料结合GPS资料计算垂直形变梯度值,计算结果显示垂直形变速率梯度的空间分布与构造分布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南北地震带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异常最显著区域在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和小江—则木河断裂带附近,其次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庄浪河断裂带与冷龙岭断裂带交会区域,2016年门源6.4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一异常区域内,但是从垂直形变速率梯度的高梯度区域分布来看,在天祝至景泰一带也有发生强震的背景.三大断裂交会区域是整个南北地震带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区域,应该注意该地区未来强震发生的危险性.
推荐文章
东亚南北地震带大震活动性研究
东亚南北地震带
大震活跃幕
地震活动图像异常
强震趋势预测
南北地震带北段强震形变异常特征与预测指标研究
南北地震带北段
强震形变异常特征
预测判据
南北地震带地震活动特征
地震
南北地震带
地震活动周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南北地震带垂直形变速率梯度与强震活动研究
来源期刊 地震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垂直形变 梯度 南北地震带 强震活动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8
页数 8页 分类号 P315.7
字数 530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立炜 22 89 4.0 9.0
2 季灵运 51 293 9.0 15.0
3 赵强 10 23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6)
共引文献  (48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1(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垂直形变
梯度
南北地震带
强震活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
季刊
1000-3274
11-1893/P
16开
北京166信箱
2-820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2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20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