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当代纪念性构筑物侧重于突出建筑形态和象征意义,而忽略了它们所处的场地和环境.本研究认为景观过程和人类活动的交织能够提供一种更具批判性的纪念方式.这些过程涵盖土地、水体、植物和其他景观元素,以及人类对某一事件的认知与记忆.景观不是一个静止的场景,而是会通过物质转移随时间和空间更迭而持续进化.因此,针对某一事件的纪念性景观经历了从古典美学到相对美学,再到系统美学的持续发展过程,并最终揭示了蕴藏其中的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价值.通过就不同的时间尺度、复杂的物质属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系列设计策略和方法,该项目试图模拟和呈现那些有潜力改变场地的环境生态和社会政治生态的自然模式.项目以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技术性灾难之一——发生于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为对象,提出自2016年起50年的规划预景.以事故场地为出发点,该项目旨在纪念这一严重事件并对各类政治假设和复杂现实作出有效回应.
推荐文章
关于自然遗产的概念及其几个相关问题的探讨
自然遗产
自然遗产的特征
自然遗产的分类
文化遗产
地质遗迹
咸宁自然遗产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自然遗产
生态旅游
中三角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
武陵山片区国家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国家自然遗产
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保护
旅游开发
武陵山片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禁足之境:演进的自然遗产与衰败的灾难遗迹
来源期刊 景观设计学(英文)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切尔诺贝利 核辐射 政局变幻 物质转移 植物修复 时间演变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探索与过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2-143
页数 12页 分类号 TU986
字数 5225字 语种 英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煦斌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切尔诺贝利
核辐射
政局变幻
物质转移
植物修复
时间演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景观设计学(英文)
双月刊
2095-5405
10-1105/TU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27-1号北大科技园303-3室
eng
出版文献量(篇)
44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7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