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民俗类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产生于海洋实践或为海洋实践服务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分布在沿海诸省,主要包含与海洋实践有关的生产生活民俗、民间信仰、祭典与庙会、时岁节日、人生礼仪5类内容。作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民俗类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群体性、独特性和时空依附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要求民俗类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主体是群体而非个人,保护方式是经济开发、政治保护和学术研究多管齐下,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项目本身还要关注项目产生和存在的时空背号。而海洋实践则带给传承和保护的主体、方式以及内容一些独特“海味”.让它有别于其他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推荐文章
传统文化转型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和保护
传承人
保护意识
保护机制
开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开封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加快文化产业开发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文化产业
文化资源
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当“海洋”遇上“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洋实践视角下的传承与保护
来源期刊 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海洋实践 民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8-201
页数 14页 分类号 G1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于家宁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海洋实践
民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
年刊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B座1605室社会科
201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