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近年来我国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种新型"担保"方式,即当事人之间以签订买卖合同的形式为民间借贷合同提供担保,这种担保方式具有独特价值。法释[2015]18号第24条肯定了买卖合同具有对民间借贷合同的担保作用,但未指明这种担保作用何以体现。在现行法框架下,无论是通过"让与担保说""后让与担保说""以物抵债说"等解释路径,都无法解释出这种担保具有"物"的担保作用。通过债的功能的解释路径可以解释出这种担保具有一定的"债"的担保作用,但在实践中这种担保作用却难以得到发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将习惯纳入法律渊源的背景下,可以通过缓和物权法定原则,将买卖型担保纳入习惯法担保物权范畴,承认买卖型担保的效力,以满足实践的需要。
推荐文章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对保险利益的影响
海商法
买卖合同
保险利益
影响
买卖合同管理探讨
买卖合同
合同管理
合同履行
正确签订FOB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延迟交船及仓储费用条款
FOB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船舶派遣通知条款
延长交船期间条款
仓储费
论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
农村房屋
买卖合同
法律效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解释的难题:买卖合同何以担保民间借贷合同
来源期刊 南海法学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买卖型担保 担保作用 解释路径 物权法定 习惯法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92
页数 9页 分类号 D923.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阙梓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7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买卖型担保
担保作用
解释路径
物权法定
习惯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海法学
双月刊
2096-4013
46-1086/D
16开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新大洲大道280号
84-6
201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1
总下载数(次)
56636
总被引数(次)
4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