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华北秦皇岛地区的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以广泛发育海相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和白云岩为特征.在石门寨奥陶系亮甲山剖面,马家沟组自下而上识别出四类碳酸盐岩:含白云石泥晶灰岩(类型Ⅰ)、细-粉晶白云岩(类型Ⅱ)、"麦粒状"细-粉晶白云岩(类型Ⅲ)和钙质泥晶白云岩(类型IV).类型I主要由泥晶方解石构成,含三叶虫和介形类生物碎片,少量自形的粉晶白云石呈"漂浮状"分布于压溶缝合线内,基质中少见.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此类白云石形成于埋藏成岩期压溶作用之后,压溶缝为云化流体提供通道,压溶缝内泥质组分的成岩转化可能为白云化作用提供了部分镁离子来源;类型II白云岩主要由自形、半自形不等粒粉晶-细晶白云石构成,白云石普遍具有"雾心亮边",在背散射和阴极发光照片中白云石可见清晰的多圈亮、暗相间环带.环带和带间主量元素的差异表明白云石经历了埋藏成岩期多期成岩流体的改造;类型Ⅲ白云岩中白云石呈单向延伸的"米粒"或"麦粒"状,粉晶为主,晶体长轴方向具有垂直结晶轴c的特点,白云石具富铁、贫锰、锶的特点,长、短对角线上钙、镁离子的微小差异以及阴极发光特征表明此类白云石也经历了埋藏成岩期的改造,成岩流体使白云石发生微溶作用可能是导致白云石晶体单向延伸且光学性质固定取向的主要原因;类型Ⅳ为钙质泥晶球粒白云岩,含石膏假晶,白云石多为微晶和微亮晶,球粒也多由微晶白云石构成,溶孔发育,但全被亮晶贫铁方解石充填,此类岩石的白云化作用发生得很早,可能形成于潮上带澙湖或潮坪环境.综上所述,研究区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具有经历了不同类型及多期白云化作用的特点.自剖面底部向顶部,白云石的有序度由0.8降至0.47,而去云化作用则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
推荐文章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和白云岩成因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四川盆地东北部
飞仙关组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白云岩储层
高锶、低锰成岩流体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勘探新领域
鄂尔多斯盆地
碳酸盐岩
勘探
新领域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有机质特征及烃源岩研究
碳酸盐岩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成熟度
烃源岩
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构造—岩目古地理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
寒武纪
奥陶纪
深层海相碳酸盐岩
构造—岩相古地理
沉积模式
储集层分布
油气勘探方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华北秦皇岛地区柳江盆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多期白云化作用
来源期刊 沉积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中奥陶统马家沟组 压溶缝合线 麦粒状白云石 埋藏白云化作用 华北秦皇岛地区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沉积与沉积矿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4-680
页数 17页 分类号 P588.24+5
字数 143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9)
共引文献  (359)
参考文献  (5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5)
194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8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8(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9(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0(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4(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6(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奥陶统马家沟组
压溶缝合线
麦粒状白云石
埋藏白云化作用
华北秦皇岛地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沉积学报
双月刊
1000-0550
62-1038/P
大16开
兰州市东岗西路382号
54-45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5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23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