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小鼠碱烧伤后角膜新生淋巴管和血管的形成情况,探讨Avastin对小鼠角膜新生淋巴管和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制作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小鼠25 mg/mL Avastin 5 μL结膜下隔日注射,同时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3次/d,连续治疗两周;对照组连续两周内每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3次,分别于碱烧伤后3 d、7 d和12 d取材.应用LYVE-1标记淋巴管,观察小鼠角膜内新生淋巴管的形成情况;体视显微镜观察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生成因子VEGF-C在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段角膜组织内的表达.结果 碱烧伤后7d的对照组角膜基质中可见新生淋巴管.在治疗组中,碱烧伤后12d可见角膜基质内存在新生的淋巴管.Avastin治疗组不同时间段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均少于角膜碱烧伤对照组.在正常小鼠角膜组织内,VEGF-C表达于角膜上皮层和内皮层.在治疗组碱烧伤角膜内,各时间段VEGF-C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Avastin具有抑制小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淋巴管和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角膜组织内VEGF-C的表达从而抑制角膜新生淋巴管和新生血管的形成.
推荐文章
碱烧伤后角膜新生淋巴管的实验研究
角膜
碱烧伤
新生淋巴管
血管抑素抑制兔眼表碱烧伤角膜缘移植术后的角膜血管新生
血管抑素
角膜新生血管
角膜缘移植
碱烧伤
密蒙花对小鼠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密蒙花
碱烧伤
角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PEDF和Avastin对大鼠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作用的比较
角膜新生血管
PEDF
Avastin
角膜碱烧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Avastin对碱烧伤角膜内新生淋巴管和血管形成的影响
来源期刊 黑龙江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 血管 角膜碱烧伤
年,卷(期) 2017,(1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06-120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79.13
字数 28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5775.2017.12.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晶 哈尔滨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68 250 8.0 12.0
2 孙亮 哈尔滨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20 15 3.0 3.0
3 齐秀英 哈尔滨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7 5 2.0 2.0
4 王进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
血管
角膜碱烧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黑龙江医学
月刊
1004-5775
23-1326/R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农场街31号
14-297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797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14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