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以中美两家报纸《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2007-2016年对上海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框架理论,综合采用内容分析和个案研究的方法对样本话语和框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纽约时报》对上海报道存在报道偏好,而中国媒体的报道空白,加剧了受众的刻板印象;(2)中外媒体的内容彰显文化共通性与认识差异性;(3)中国媒体采用温和的报道框架及单一的报道主体,削弱了上海城市形象的话语权.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对外媒体在新闻报道上的建议.
推荐文章
《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国航天大事新闻报道元话语比较研究
《中国日报》
《纽约时报》
元话语
新闻报道
评《纽约时报》的"报品"
《纽约时报》
'档案记录报'
基本品格
专业主义
从三里岛到福岛:《纽约时报》核事故报道框架分析
核能
三里岛核事故
福岛核事故
纽约时报
公众理解工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美新闻框架下的上海形象建构——基于《纽约时报》与《中国日报》的对比研究(2007-2016)
来源期刊 新闻记者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新闻框架 城市形象 《纽约时报》 《中国日报》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数据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70
页数 8页 分类号 G21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薛可 135 1002 15.0 28.0
2 栾萌飞 3 49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闻框架
城市形象
《纽约时报》
《中国日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闻记者
月刊
1006-3277
31-1171/G2
16开
上海延安中路839号
4-371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37
总下载数(次)
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