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顾立雅创造的中国主义(Sinism)对汉学主义(Sinologism)有所启发,他试图以中国主义指称持续数千年的中国人特有的世界观.在后殖民主义(尤其是东方主义)语境下,华裔学者夏瑞春(Hsia,Adrian)对Sinism进行了全新阐释,并提出了汉学主义(Sinologism),其旨归是借此以阐释17、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中国建构;鲍勃·霍奇(Bob Hodge)与雷金庆(Kam Louie)则更进一步将汉学主义视为萨义德东方主义的分支.国内学界率先对汉学主义进行讨论是周宁,他将东方主义视为其汉学主义学说的理论依据,且对汉学的知识合法性进行了质疑,以汉学主义来指涉其意识形态性,其说引起学界激烈论争.美国华裔学者顾明栋则试图跳出后殖民理论场域,摆脱东方主义的窠臼,将汉学主义视为一种跨文化研究中的文化无意识,其结果是知识的异化,并突出其自觉反思性与建构性,代表汉学主义发展的最新趋势.
推荐文章
拖延与完美主义关系研究
拖延
完美主义
问卷调查
“卡夫丁峡谷”与东方落后国家非资本主义道路的选择
马克思
恩格斯
“卡夫丁峡谷”
社会主义
萨义德《东方主义》的思想探究
东方主义
后殖民主义
权利话语
文化霸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汉学主义与东方主义关系辨正
来源期刊 跨文化对话 学科
关键词 东方主义 汉学主义 汉学 跨文化阐释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新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3-450
页数 18页 分类号
字数 1065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38)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东方主义
汉学主义
汉学
跨文化阐释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跨文化对话
半年刊
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6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