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晋西北地区的土壤有机碳对认识农牧交错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土壤碳固存潜力、生态恢复的环境效应、调节区域气候,缓解全球变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2013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壤类型法估算晋西北各土壤类型的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并结合IPCC计算方法和土地利用转化法对比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蓄积量的变化。研究发现:1) 晋西北地区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为8.6 kg/m2;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为:林地(11.89 kg/m2) >草地(8.16 kg/m2) >耕地(6.09 kg/m2) >其他用地(5.50 kg/m2);3) 林地、草地和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由98.34%减少到了94.30%,但三种地类的土壤碳储量由2683.18?105t,增加到了2013年的2883.27?105t (IPCC算法)和2883.14?105t (土地利用转化法)。由此可知,晋西北地区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增强了土壤的固碳能力。
推荐文章
近30年国内外土壤有机碳研究进程解析与展望
土壤有机碳
研究热点
Citespace
研究趋势
1980—2008年苏北旱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
土壤有机碳
高精度土壤数据库
旱地
含量动态
西北地区近50年降水周期的稳定性分析
西北降水
稳定性
小波和奇异谱分析
2000-2008年晋西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土地利用动态度
转移矩阵
晋西北地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近30年晋西北地区土壤有机碳蓄积量变化研究
来源期刊 地理科学研究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晋西北地区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壤有机碳蓄积量 土地利用方式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6-205
页数 10页 分类号 S1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海春兴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56 479 12.0 20.0
2 姜洪涛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8 10 1.0 3.0
3 高文邦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3 0 0.0 0.0
4 史静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晋西北地区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壤有机碳蓄积量
土地利用方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理科学研究
季刊
2168-5762
武汉市江夏区汤逊湖北路38号光谷总部空间
出版文献量(篇)
22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