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明确新疆伤寒、副伤寒病例的分布特征,发现高危地区及高危人群,为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Excel和Spss软件,分析2006-2016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上报的伤寒、副伤寒病例及疫情. 结果 2006-2016年新疆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4999例,年均发病率2.08/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为每年7-9月的夏秋季;男女性别比为1.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1,P>0.05);病例集中在青少年人群,10岁~组发病率最高(3.85/10万),80岁及以上组也较高(2.19/10万);喀什地区发病率最高(8.09/10万),主要集中在伽师县和麦盖提县;11年间共报告暴发疫情6起,高峰常见于7月底至9月,且多在当地引起蔓延,出现2次以上发病高峰. 结论 2006-2016年新疆伤寒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属于伤寒高发地区,应在疾病高发季节来临之前对重点地区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改善饮水卫生、加强健康教育及对“三凉”食品的监督检查,在伽师县和麦盖提县针对高风险人群接种伤寒疫苗.
推荐文章
1993-2006年灵川县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伤寒副伤寒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控制
1起伤寒副伤寒暴发的调查分析
伤寒
副伤寒
疫情
调查
150例副伤寒甲临床分析
副伤寒甲
临床特点
药敏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06-2016年新疆伤寒和副伤寒调查分析
来源期刊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伤寒/副伤寒 发病率 暴发疫情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调查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3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16.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15/j.cnki.jbyfkztb.170102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7)
共引文献  (67)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伤寒/副伤寒
发病率
暴发疫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双月刊
1000-3711
65-1102/R
大16开
新疆乌鲁木齐市碱泉一街380号
58-95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4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10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