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依达拉奉缺血后处理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01月~2017年0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依达拉奉后处理组(B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采用普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B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30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心静脉滴注,持续至PCI术后1 h)后处理.PCI术后1 h对比再灌注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以及ST段再抬高发生状况,选取冠脉CT对血管再通情况予以测定,同时记录4周病死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rosis fac-tor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予以检测,同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与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予以测定.结果:(1)与B组比较,A组患者的ST段再抬高、梗死后心绞痛以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冠状动脉再通率94%略低于B组的98%,但是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病死率B组16%明显低于A组的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A组相比,B组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4)与A组相比,B组血清中MDA含量降低,而血清SOD活性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依达拉奉药物后处理可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最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及病死率.
推荐文章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依达拉奉与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自由基
药物后处理
依达拉奉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缺血再灌注损伤
依达拉奉
脑保护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依达拉奉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由基 缺血后处理 依达拉奉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7-199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07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珏珉 遂宁市中心医院心电图室 7 17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由基
缺血后处理
依达拉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季刊
1671-3885
51-1160/R
16开
四川成都人民南路三段17号四川大学华西五教学楼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3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80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