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首先制备氯化1-羧基聚醚-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HOOC-PECH-MIM] Cl,再将其与正硅酸乙酯(TEOS)反应制备负载硅聚醚离子液体催化剂(Si-[HOOC-PECH-MIM] Cl),采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电镜扫描仪对其化学结构、热性能和表观形貌进行测试.然后用其催化转化二氧化碳(CO2)合成碳酸丙烯酯.研究温度、压力、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硅聚醚离子液体制备成功,实现了相态转变,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较温和条件下即可高效完成催化过程,活性高、选择性好.当催化温度为90℃,压力为1.8 MPa,用量为2.5%时,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为100%和97.2%.
推荐文章
离子液体吸收CO2的研究进展
离子液体
二氧化碳
吸收
固定
离子液体催化转化CO2合成碳酸丙烯酯
离子液体
催化
二氧化碳
负载[APMIm][Br]离子液体吸收CO2的性能
1-氨丙基-3-甲基咪唑溴盐
CO2
离子液体
载体
吸收
等离子法转化CO2为CO研究进展
CO2
CO
等离子
转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负载硅聚醚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催化转化CO2的应用
来源期刊 应用化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负载硅聚醚离子液体 催化转化 二氧化碳 碳酸丙烯酯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科研与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31-934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426.6|TQ032.4
字数 336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立颖 沈阳工业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35 87 6.0 7.0
2 马秀云 沈阳工业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13 48 5.0 6.0
3 李承媛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9 20 3.0 4.0
4 邓莉莉 沈阳工业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9 24 3.0 4.0
5 白世阳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销售部 3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1)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负载硅聚醚离子液体
催化转化
二氧化碳
碳酸丙烯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化工
月刊
1671-3206
61-1370/TQ
大16开
西安市西延路61号
52-225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91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466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