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316L不锈钢基底上原位生长碳纳米管,然后在一定浓度的CoSO4、NaH2PO2、NaOAc混合溶液中,用电化学沉积法在碳纳米管表面负载磷化钴纳米颗粒,得到磷化钴/碳纳米管复合结构.利用SEM、EDS和拉曼光谱,对CoP/CNTs复合材料的形貌、成分及物相组成进行分析;通过阴极极化曲线、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重点考察了复合电极在0.5 mol/L H2SO4溶液中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结果表明,所制CoP/CNTs复合结构中,CoP呈颗粒状均匀分布在CNTs表面;CoP的引入提高了碳纳米管材料的电催化性能,当沉积圈数为4圈时,所制CoP/CNTs复合电极具有最佳的电催化活性;极化曲线测试表明,该电极在电流密度为10 mV·cm-2时的过电位与沉积2圈和6圈的CoP/CNTs复合电极相比,正移了约140 mV和90 mV,同时也呈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推荐文章
碳纳米管/纳米TiO2复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对马来酸的电催化还原
碳纳米管
纳米TiO2
修饰电极
马来酸
电催化还原反应
泡沫碳/碳纳米管复合电极材料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泡沫碳
镍催化剂
泡沫碳/碳纳米管
电化学性能
碳纳米管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碳纳米管
陶瓷基复合材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磷化钴/碳纳米管纳米复合电极材料的电催化制氢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磷化钴 碳纳米管 复合电极 电沉积 电催化活性 析氢反应 循环稳定性 催化制氢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2-427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151.1+6
字数 36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3644.2017.06.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倪红卫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18 1220 18.0 29.0
2 陈荣生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4 41 4.0 5.0
3 石晓岗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磷化钴
碳纳米管
复合电极
电沉积
电催化活性
析氢反应
循环稳定性
催化制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4-3644
42-1608/N
湖北武汉青山区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2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688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