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现代中国文学的确立离不开“现代汉语”语言的确立,而语言的确立又不单涉及为“看”而生成的“书面语”形态的问题.学界对于晚清民初中国的“文学革新”的研究中,“听”的文学革命一直是一个几乎被完全忽略的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说在推进中国现代性的过程中,文学发挥了难以估量的核心功能的话,那么,以“听觉”作为媒介的文学传播就应当成为构成这一历史进程所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而且,在不断更新的技术手段的支持下,人们对文学所传达的“现代”意识的接受,事实上更多的不只是“看”,而主要是借助于“听”.据此而言,仅以“看”的文字文献为基础书写出来的文学史不能算是完整的文学史;忽略了“听觉”媒介在现代性演进过程中的巨大功能,也无法真正透视和理解中国现代性的实际境况及其本质特性.
推荐文章
梁启超的文学革命理论及其影响
梁启超、文学革命理论
影响
胡适、周作人文学革命观比较
胡适
周作人
文学革命观
新文学运动
比较
“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逻辑辩证
国语运动
胡适
黎锦熙
逻辑辩证
屈骚诗学传统与五四文学革命
屈骚文化传统
五四文学
自由精神
太阳家族
浪漫与感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看”的文学革命·“听”的文学革命——1920年代中国的听觉媒介与“国语”实验
来源期刊 长江学术 学科
关键词 “看”的文学革命 国语运动 “听”的国语 “听”的文学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海外中国文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0
页数 16页 分类号
字数 2431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贺昌盛 厦门大学中文系 48 101 6.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看”的文学革命
国语运动
“听”的国语
“听”的文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长江学术
季刊
1673-9221
42-1754/H
16开
湖北省武汉市昌珞珈山武汉大学文学院
38-432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94
总下载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