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椭球模型,模拟了超疏水表面上固着纯水液滴的蒸发过程,探究了蒸发过程中液滴外形、体积、接触角、表面温度和蒸发速率的变化,以及液滴内部温度和流线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液滴蒸发过程中,液滴顶部局部表面温度最大,接触线处最小,且随蒸发的进行表面温度逐渐减小.液滴体积演变行为区别于亲水表面,这表明基板特性影响了液滴蒸发机理.液滴蒸发初始时刻,全局蒸发速率最大,随蒸发的进行,全局蒸发速率逐渐减小.液滴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使得液滴表面产生了张力梯度,张力梯度引起了液滴内部流体流动;近气液界面处流体由液滴顶部向下流动,液滴内部流体由下向上流动,形成了Marangoni流.流体流动伴随着热量的传递,导致接触线附近温度较低,液滴内部中心处温度较高.
推荐文章
超疏水表面太阳能加热金-水纳米流体液滴蒸发特性
太阳能
超疏水表面
传质
等离激元
蒸发
纳米流体
恒热流条件下亲疏水表面液滴蒸发特性
亲疏水表面
蒸发
传质
相变
恒热流
接触角
太阳能加热液滴在亲疏水表面"黏-滑"蒸发
太阳能
液滴
蒸发
纳米流体
传质
润湿性
疏水表面结霜初期液滴生长的理论分析
表面
冷凝
液滴
生长
传热
热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疏水表面液滴蒸发内部流体流动与传热分析
来源期刊 化学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液滴蒸发 椭球模型 超疏水表面 Marangoni流
年,卷(期) 2017,(10) 所属期刊栏目 传热过程及设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32
页数 6页 分类号 TK121
字数 33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9954.2017.10.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单彦广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34 77 5.0 6.0
2 饶玲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4 13 2.0 3.0
3 王希志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3)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液滴蒸发
椭球模型
超疏水表面
Marangoni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工程
月刊
1005-9954
61-1136/TQ
大16开
西安市高新区唐延南路7号华陆大厦《化学工程》编辑部
52-52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0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70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