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环境致癌因子攻击DNA等生物大分子造成DNA原始损伤,成为细胞癌变的起始动力.但机体存在的DNA损伤修复系统对于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DNA修复基因作为首类环境应答基因,其遗传多态性一直是恶性肿瘤易感及预后生物标志研究的热点.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基于碱基序列改变的单核昔酸多态性及单体型显然不足以全面反映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多态性,而表观遗传学RNA调控领域的研究进展却拓宽了相应的研究思路.DNA修复基因可变剪接及非编码RNA调控网络作为恶性肿瘤发生及预后生物学标志的研究及意义备受关注.本研究对体现蛋白质多样性及疾病表达复杂性的可变剪接及包括microRNA、lncRNA、circRNA在内的非编码RNA调控网络调控DNA修复基因的作用及其在环境致癌因子所致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进行简要综述.
推荐文章
长链非编码RNA对肿瘤发生调控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
肿瘤的发生发展
Midkine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应用
肿瘤
细胞因子类
中期因子
发生发展
标志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DNA修复基因可变剪接及非编码RNA调控网络作为恶性肿瘤发生及预后生物学标志的意义
来源期刊 沈阳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DNA修复基因 环境致癌因子 遗传多态性 可变剪接 非编码RNA调控网络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专家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1-305,309
页数 6页 分类号 R730.2
字数 49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753/j.cnki.1008-2344.2017.04.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逯晓波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53 251 9.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9)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DNA修复基因
环境致癌因子
遗传多态性
可变剪接
非编码RNA调控网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沈阳医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8-2344
21-1393/R
大16开
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146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02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