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被害人教义学是在充分吸收了实证学科的犯罪学、被害人学营养的基础上,将被害人行为纳入构成要件体系进行具体分析,形成的刑法教义学的理论分支。被害人教义学是一种解释准则,依据被害人需保护性和保护可能性原则的判断,其功能在于对犯罪构成要件进行目的论上的限缩解释,将被害人因素考虑进构成要件允许的解释范围内,从而排除行为人行为的可罚性。被害人教义学是对刑法构成要件方法论上解释的重要补充,被害人教义学仅在解释构成要件的范围内有效,即将最后手段原则具体化时有效。被害人教义学的解释方法适用于关系犯之中而尤以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解释见长,但关于被害人教义学自身的逻辑建构还待通过法理学上权利义务分析的视角,对被害人的义务进行确定从而判断被害人的责任分担。
推荐文章
刑事被害人程序权利的缺失与平衡
刑事被害人
程序权利
被害人诉讼权利
诉讼地位
平衡
权利救济
发展历史
刑事诉讼
恢复性司法视野中的被害人保护
司法体制
被害人
保护
法律
刑事司法活动中未成年被害人保护
刑事司法
未成年人被害人
保护
试论我国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制度之完善
刑事被害人
社会救助
救助指引
救助网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德国被害人教义学理论阐释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中德法学论坛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被害人因素 被害人教义学 需保护性原则 保护可能性原则
年,卷(期) 2017,(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97
页数 20页 分类号 D917.9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研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5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被害人因素
被害人教义学
需保护性原则
保护可能性原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德法学论坛
年刊
大32开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9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68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