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真皮修复骨外露创面的机制。方法新西兰大耳兔72只,于头颅顶部制作创面模型,根据创面基底情况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各24只:(1)皮肤缺损组:切除皮肤保留颅骨骨膜;(2)骨膜缺损组:切除皮肤及颅骨骨膜,暴露颅骨;(3)骨烧伤组:在骨膜缺损组的基础上,将裸露颅骨用电烙铁烫伤致颅骨表层坏死,然后在各个创面上移植人工真皮。于移植后1、2、3、4周每组各取2只切取移植的人工真皮制作标本,HE染色观察人工真皮血管化情况;每组各4只进行伊文蓝灌注实验,定量检测组织中伊文蓝含量,间接测定人工真皮血管化程度。结果移植后1周,皮肤缺损组人工真皮内细胞充填较多,并有少量新生血管生长,其余2组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新生血管很少;移植后2周,皮肤缺损组人工真皮内大量新生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充填,骨膜缺损组和骨膜烧伤组人工真皮血管化迟滞;移植后3~4周骨膜缺损组和骨膜烧伤组人工真皮血管化程度接近皮肤缺损组,血管化较满意,形成有血运的薄层组织膜。伊文蓝灌注实验结果:移植后2周后人工真皮内染料灌注量皮肤缺损组即接近峰值,均显著高于骨膜缺损组和骨烧伤组[(2741±976)比(1039±590)和(403±209)μg/g,均P<0.01]。移植后3周皮肤缺损组和骨膜缺损组均达峰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骨烧伤组[(2943±793)和(2255±316)比(1125±404)μg/g,均P<0.01];移植后4周骨烧伤组达峰值,仍均低于皮肤缺损组和骨膜烧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09±787)比(2298±778)和(2141±385)μg/g,均P>0.05]。结论由于骨膜的缺乏和损伤,骨外露创面移植人工真皮后血管化过程延迟,其血管化过程主要起源自骨外露创面周边正常组织。
推荐文章
人工真皮修复骨外露创面23例效果评价
人工真皮
自体皮片
修复
骨外露
组织构建
人工真皮修复手足部肌腱和骨外露创面
人工真皮
手足创面
骨外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应用人工真皮修复骨外露创面的机制
来源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皮肤,人工 创伤和损伤 伤口愈合 修复机制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8-312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421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7.04.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鑫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 9 84 6.0 9.0
2 陈欣 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 1 7 1.0 1.0
3 王成 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 1 7 1.0 1.0
4 张琮 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 1 7 1.0 1.0
5 曹华山 北京化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 1 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56)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皮肤,人工
创伤和损伤
伤口愈合
修复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医学杂志
周刊
0376-2491
11-2137/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东河沿街69号
2-588
191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130
总下载数(次)
49
总被引数(次)
20530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9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4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4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4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4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4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4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4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41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40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39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3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3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3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3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3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3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3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31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30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29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2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2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2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2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2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2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2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21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20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19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1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1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1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1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1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1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1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11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10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