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传统地热化探技术(以土壤微量元素为主)在隆起山地型地热田勘查中的应用较多,用以圈定地热异常区和勘查隐伏断裂构造,但在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勘查中应用较少,主要原因在于沉积盆地型地热田热水埋藏较深,保存条件较好,抑制了地热水中无机元素等伴生物向地表扩散的强度,影响了化探技术对沉积盆地型地热田的预测效果.考虑到沉积盆地型地热田热水富含的伴生气体(甲烷、二氧化碳等),因其穿透力较强,易于在地表聚集而得以检测,因此采用壤中气方法在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冀中坳陷河北雄县地热田开展试验,进行近地表地球化学特征与地热响应关系解剖.结果表明,壤中气甲烷、氢气是圈定雄县地热田地热最有利富集区的有效指标,该结果为相似的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勘探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推荐文章
综合方法圈定银川盆地地热田范围
银川盆地
地热田范围
综合方法圈定
中国大陆地区沉积盆地热状况剖面
热流
深部热状况
岩石圈热结构
沉积型和火山型地热流体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对比研究
关中盆地
腾冲热海
水文地球化学
同位素
地热流体
成因模式
基于兰州断陷盆地地热地质条件的石佛沟 地热资源潜力评估
层状传导型地热
断裂带状地热
地热资源
兰州断陷盆地
石佛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应用壤中气方法圈定沉积盆地型地热田的地热最有利富集区
来源期刊 物探与化探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地热化探 壤中气 沉积盆地型地热田 最有利富集区 有效指标 河北雄县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调查资源勘查方法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8
页数 7页 分类号 P632
字数 49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720/wtyht.2017.1.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怀平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10 65 6.0 8.0
2 汤玉平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32 208 9.0 12.0
3 黄欣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10 24 3.0 4.0
4 王国建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25 138 8.0 10.0
5 唐俊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9 186 6.0 13.0
6 李吉鹏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5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热化探
壤中气
沉积盆地型地热田
最有利富集区
有效指标
河北雄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探与化探
双月刊
1000-8918
11-1906/P
大16开
北京学院路29号遥感中心
2-334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32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