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黄鹤楼,因历史机缘,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地标,更成为一个不断被阐释和改写的文本.王朝兴亡和名人造访,为这个文化文本不断注脚.抗战爆发后,拥有众多典籍资源的黄鹤楼被国民政府用作构建集体记忆和激发民族主义的场所.武汉陷落后,日本为实现长期占领,又对黄鹤楼构建起来的记忆标准进行消解,然而效果却不大明显.中日之间围绕黄鹤楼展开的记忆之争,显示了权力无孔不入的特点,揭示了记忆存在一种“操纵机制”.权力通过强化、消解甚至是创造出某种记忆来强化民众的集体记忆,从而推进民众对政权合法性的认同.
推荐文章
抗战时期的宝鸡近代工业
抗战时期
宝鸡近代工业
工业发展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粮食亩产研究
抗战时期
晋绥边区
粮食亩产
抗战时期桂林学生抗战音乐活动
抗战时期
桂林学生
音乐运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有此江山有此楼:抗战时期中日围绕黄鹤楼的记忆之争与权力重构
来源期刊 城市史研究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黄鹤楼 集体记忆 权力重构
年,卷(期) 2017,(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9-162
页数 14页 分类号 D778.489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煌 6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鹤楼
集体记忆
权力重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城市史研究
半年刊
大32开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B座1605室社会科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