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药源性肝损伤(DILI)是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也是导致新药研发终止、限用或撤市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DILI的早期诊断和发病机制阐明都存在很大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灵敏、准确的生物标志物.代谢组学重点研究处于生物信息流末端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为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探讨了近期基于代谢组学的DILI生物标志物的相关代谢物.
推荐文章
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特征分析
儿童
过敏性紫癜
紫癜性肾炎
肾损伤
生物标志物
代谢组学技术在乳腺癌标志物筛选中的应用进展
乳腺肿瘤
生物学标记
质谱分析法
代谢组学
筛选
肾移植术后药源性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肾移植术
药源性
肾损伤
生物标志物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性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
药物性肝损伤
肝毒性
生物标志物
蛋白质组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代谢组学的药源性肝损伤生物标志物发现
来源期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药源性肝损伤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2-426
页数 5页 分类号 R926|R917
字数 43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778/j.jdxb.2017.05.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猛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2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药源性肝损伤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双月刊
1000-9965
44-1282/N
16开
广州市石牌暨南大学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6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880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