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是一特殊的骨性器官,内部布满血管和神经.鹿茸发生是指雄性仔鹿进入青春期后角柄和初角茸的形成过程.研究已经证实鹿额外脊上的生茸区骨膜(antlerogenic periosteum,AP)是鹿茸发生的组织基础.AP承担了鹿茸器官发育的蓝图.研究表明,雄激素在鹿茸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了研究AP发育前后蛋白质组学变化,深入探讨雄激素诱导鹿茸发生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雄激素刺激雌性梅花鹿(Cervus nippon)生茸区骨膜发育,应用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difference gelelectrophoresis,2D-DIGE)技术,分别提取雄激素刺激前生茸骨膜对照组和刺激后实验组的组织总蛋白,经2D-DIGE技术分析获得蛋白点的差异表达信息,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鉴定差异蛋白质,并根据数据库检索分析鉴定出的差异蛋白.实验数据分析表明,共筛选出318个差异蛋白点,其中163个蛋白点上调,155个蛋白下调.筛选其中93个蛋白点采用质谱鉴定技术,成功鉴定17个蛋白,分属5种结构和功能各异的蛋白,包括结合相关蛋白,酶调活性相关蛋白,结构分子活性相关蛋白,催化活性相关蛋白和抗氧化活性相关蛋白.本研究为鹿茸生长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器官发生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