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追溯到远祖时代,人类的生命是非常脆弱的,生存条件艰苦,挑战众多.人类为了抵御灾害,寻求庇护,便找到了大自然赠与的居住地——洞穴.洞穴主要有两大作用:为生活提供居住地和给人们早期的建筑形式带来灵感.直至今日,仍有建筑师以洞穴为灵感,得到创作的启发,为人类塑造风格迥异的洞穴式建筑.经过时间的积累沉淀,人类在基于洞穴的原始面貌上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以满足人们追求不同建筑风格的愿望.因此,大量的洞穴建筑蓬勃地发展起来,不仅使得传统的建筑风格耳目一新,而且满足了可持续发展的节能环保理念.
推荐文章
试论建筑设计节能发展研究
建筑设计
节能
建筑行业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要点研究
装配式住宅
建筑特征
设计要点
优化策略
冠岩洞穴特征与游览开发设计研究
冠岩
洞穴特征
游览开发
规划设计
晋西黄土洞穴发育特征研究
晋西黄土高原
黄土洞穴
分布规律
发育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试论洞穴式建筑的设计与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民族博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洞穴 洞穴式建筑 自然 新路径
年,卷(期) 2017,(10) 所属期刊栏目 建筑与文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193
页数 2页 分类号 TU241.5
字数 312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柳东昕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洞穴
洞穴式建筑
自然
新路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10-1220/G0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茶马街6号院4号楼1-1104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844
总下载数(次)
25
总被引数(次)
35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