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提高塔河油田裂缝性油藏的酸压改造效果,研究了CO2对裂缝性油藏酸岩反应影响的问题.利用自主研制的裂缝性储层酸岩反应仪,基于网状裂缝模型,对考虑CO2影响的不同类型、不同黏度和不同浓度酸液的酸岩反应情况进行了试验评价.试验得出:随着回压增大,酸岩反应产生的CO2转变为超临界态后大量溶于酸液中,酸液流动阻力大幅降低,酸蚀量增大;与胶凝酸及Ⅰ型地面交联酸相比,HCl质量分数为20%的Ⅱ型地面交联酸滤失量小、黏度高,受CO2影响最大,酸岩反应最慢,有利于实现裂缝性储层深穿透酸压的目的.Ⅱ型地面交联酸在YJY井重复酸压中进行了现场试验,与该井应用胶凝酸的首次酸压效果相比,液体效率大幅提高,酸蚀缝缝长大幅增加,压裂后累计产油12×104 t,增油效果显著.研究表明,超临界CO2有助于降低酸液流动阻力,提高酸液深穿透能力,提高塔河油田裂缝性储层酸压改造效果.
推荐文章
二氧化碳爆破致裂建造增强型地热系统热储层工艺探讨
干热岩
二氧化碳爆破
EGS热储层
地热能
碳酸盐岩裂缝性油藏酸压压降曲线分析
碳酸盐岩
酸压
压降曲线
超临界
CO2
二氧化碳注入砂岩透镜体中裂缝扩展模拟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
砂岩透镜体
扩展有限元法
裂缝扩展
二氧化碳水合物储气特性的实验研究
二氧化碳水合物
搅拌
溶解
储气密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二氧化碳对塔河油田裂缝性储层酸岩反应的影响研究
来源期刊 石油钻探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裂缝性储集层 酸化压裂 超临界 二氧化碳 酸岩反应 塔河油田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82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357.2
字数 32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11/syztjs.201701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洋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26 81 6.0 7.0
2 秦飞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11 45 3.0 6.0
3 袁清芸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9 26 3.0 4.0
4 赵兵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11 20 3.0 4.0
5 方裕燕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4 11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1)
共引文献  (52)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裂缝性储集层
酸化压裂
超临界
二氧化碳
酸岩反应
塔河油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钻探技术
双月刊
1001-0890
11-1763/TE
大16开
北辰东路8号北辰时代大厦716室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1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48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