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预防一直是存在争议的话题.机械加压法结合使用抗凝剂的联合预防模式已被证实比仅使用机械加压法或仅使用抗凝剂预防的单一预防模式更为有效,但是早期使用抗凝剂潜在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使用机械加压法,后续联合使用抗凝剂利伐沙班这一贯序法对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包括754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同步组369例,术后早期同步联合使用机械加压法与利伐沙班进行下肢DVT的预防;贯序组385例,术后早期使用机械加压法,术后48 h后再贯序联合使用利伐沙班进行下肢DVT的预防.比较两组在术后第2日,术后第5周下肢近端和远端DVT的发生率及其术后引流量的多少.结果:研究表明术后第2日、术后第5周贯序组与同步组的下肢近端和下肢远端DVT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均未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贯序组的引流量明显少于同步组(P<0.001).结论:术后早期单独使用机械加压法,术后48 h后再联合使用利伐沙班直至术后第5周这一贯序法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形成的效果与同步法相当,并能减少术后引流量.该贯序模式被称为"堆叠模式".
推荐文章
护理干预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影响
膝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影响因素
全膝关节置换术
屈曲角度
膝关节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全膝关节置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堆叠模式预防血栓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36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18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9958.2017.01-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宇驰 13 111 5.0 10.0
2 赵中原 11 162 5.0 11.0
3 张树栋 30 271 9.0 15.0
4 张琪 5 13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9)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全膝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月刊
2095-9958
10-1316/R
16开
北京东单三条9号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19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93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