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北宋以洛阳为中心的牡丹栽培与审美玩赏风习,是唐代以长安为中心的牡丹栽培与审美玩赏风习的继续。在北宋牡丹审美玩赏风习发展演进的过程中,'洛阳牡丹'获得了明确的文化身份——'洛阳花',并以很强的文化影响力向开封、陈州、彭州乃至吴越一带辐射。与唐代牡丹审美文化相比,北宋牡丹审美文化最鲜明的特点是具有明确的政治祈向,既有基于地方行政的'万花会',又有以皇权为中心的'贡花'、'赏花钓鱼宴'。此外,基于宋仁宗天圣年间特殊政治形势而发生的大力宣扬的象征'二圣并立'政治格局的标举、赋咏双头牡丹、两宫昭德之瑞的活动,也具有极为鲜明的政治品格。牡丹与政治的联姻,是北宋牡丹审美文化的鲜明特点。牡丹之所以能够在南宋以后逐渐获得象征国家民族繁荣昌盛的政治意涵,与此颇有关联。
推荐文章
论大众审美文化的拆解因素
拆解因素
大众审美文化
技术
知识
消解与重构:电子媒介对审美文化的影响
电子媒介
审美文化
消解
重构
解析新时期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建构
新时期
电视艺术
审美文化
文化构建
海棠造景的审美文化探析
风景园林美学
海棠
审美文化
景观营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北宋牡丹审美文化新论
来源期刊 华中国学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洛阳花 欧阳修 万花会 审美文化 《洛阳牡丹记》
年,卷(期) hzgx,(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7-170
页数 24页 分类号 B83-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路成文 18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洛阳花
欧阳修
万花会
审美文化
《洛阳牡丹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中国学
半年刊
大32开
湖北省武汉市
201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0
总下载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