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前,关于次生孔隙形成机制有多种不同的观点.以德国位于下萨克森盆地重要大气田的经验资料为基础,结合传统碳酸盐岩岩相学法和地化分析法,对基质和裂缝胶结物中的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胶结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做了分析;在成岩作用过程中,对矿物析出条件及不同相态类型气体的生成情况做了介绍;对含萤石的层位做了稀土元素和钇元素分布模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裂缝不发育的层段主要为孔隙型白云岩层和致密灰岩层互层,白云质流体沿裂缝运移的过程中可发生白云石化作用,方解石被白云石置换,再加上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的广泛发生,次生孔隙不断形成,深层碳酸盐岩致密储层慢慢转变为具有产能的中、优质储层.
推荐文章
白云石化作用对元坝地区长兴组储层发育的影响
四川盆地东北部
元坝地区
混合水白云石化
优质储层
晚二叠世
碳酸盐岩
溶蚀孔洞
沉积相
沉积盆地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评述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
实验模拟
甲烷
硫同位素
有机硫化物
渗透回流模式白云石化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影响
白云石化
渗透回流
储层物性
TOUGHREACT
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白云石化作用成因机理
塔里木盆地中部
晚奥陶世
白云石化
浅埋藏成岩环境
储集层
破坏性作用
碳氧同位素
主、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白云石化作用和硫酸盐还原作用对深层碳酸盐岩次生孔隙形成的影响:以德国西北部下萨克森盆地为例——盆地中形成次生孔隙的地质作用埋深超过2000m,均发生于晚白垩世的盆地倒转期
来源期刊 世界石油工业 学科
关键词 深层碳酸盐岩 次生孔隙 白云石化作用 硫酸盐还原作用 影响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科学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67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Bianca C. Biehl 亚琛工业大学地质研究所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深层碳酸盐岩
次生孔隙
白云石化作用
硫酸盐还原作用
影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世界石油工业
双月刊
1006-0030
11-3480/TE
16开
北京西城区六铺炕街6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47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