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新发孤立性脑桥梗死不同的形态学部位与患者急性期发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新发孤立性脑桥梗死16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经MRI确诊,按患者是否出现急性期的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分成进展组和未进展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形态学部位差别及不同的形态学部位与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相关性.结果:新发孤立性脑桥梗死168例患者中,进展组占26.8%(45/168),未进展组占73.2%(123/168).与未进展组比较,进展组在女性患者[57.8%(26/45) vs 43.1%(53/123),x2=5.137]、吸烟[13.3%(6/45)vs 26.8%(33/123),x2=5.092]、住院时间[(22.9±7.1) dvs(16.9±7.3)d,t=6.137]、短期预后不良比例[77.8%(35/45) vs 33.3%(41/123),2=31.812]、脑桥下部梗死率[44.4%(20/45)vs 30.1%(37/123),x2=6.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下部梗死是该类患者急性期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独立的危险因素[OR=1.953,95%CI(1.092,3.535),P=0.029].结论:新发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形态学中下部梗死可以作为预测急性期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一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