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因空间距离过远,欧洲地理学家对东北亚海洋地理空间的了解,经历了漫长的时间,19世纪后期才有了较正确的认识。受此影响,当欧洲出版的世界地图开始出现日本海海域时,这一海域的岸线、岛屿、水域在地图上长期呈现错误和混乱状态,在今日本海海域的命名上即有来自中国并为朝鲜人沿用的东海、朝鲜人的高丽海(朝鲜海),也有欧洲人提出的日本海,直到1824年世界地图在此海域标注'日本海'的做法才在欧洲获得多数人的认同。另一方面,17世纪初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庞迪我、艾儒略等人进入中国,开始将西方的地理知识传入中国。世界最早的将今日本海海域标注为'日本海'的地图,系1602年利玛窦绘制、中文出版的《坤舆万国全图》。1623年艾儒略增补形成的《职方外纪》也在中国出版,除了介绍世界地理,也介绍西方以海旁的州名加'海'字的海域命名方法;为便于中国人理解,又将中国置于地球中心,采用中国传统的按方位命名海洋的做法。利玛窦是在欧洲地理学界对东北亚了解有限的情况下来到中国,其'日本海'地名采用欧洲人的'按州域命名'的做法,但将'日本海'标注在今日本海海域则是他来华以后的个人所为。在此后的二百年中,中国、朝鲜、日本都没有采用利氏提出的'日本海'一名,直到19世纪前后这一地名重新自欧洲传入日本。1855年日本地理学家山路谐孝修订高桥景保《新订万国全图》,在自己编成的《重订万国全图》上将原图中的'朝鲜海'改为'日本海',并移到海域之中,此后这种做法为日本各界所接受。随着西方列强在东方活动的加剧以及与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的扩张之路相结合,'日本海'这一海域地名逐渐压倒'高丽海''东海'这两个海域地名。
推荐文章
东北亚冷夏的年代际变化
东北亚
冷夏
年代际变率
大尺度环流特征
东北亚经济统合之中日关系浅析
东北亚
经济统合
中日关系
欧盟之比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16-19世纪欧洲对东北亚海域地名的认识及其命名方式的东来:对欧洲和东北亚古地图的分析
来源期刊 历史地理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东北亚 海域命名 欧洲古地图 东亚古地图
年,卷(期) 2017,(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294
页数 12页 分类号 K901.9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松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46 378 11.0 1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东北亚
海域命名
欧洲古地图
东亚古地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历史地理研究
季刊
2096-6822
31-2157/K9
16开
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中国历
201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