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我市辖区内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集的200例ADR报告,对200例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方法、药品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例ADR报告中,男性95人(47.5%),女性105人(52.5%).≥60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共70人,占ADR报告的35.0%.200例ADR患者中,静脉注射导致ADR的发生率最高,共130例,占65.0%.其次分别为口服22例(11.0%),肌内注射17例(8.5%),外用16例(8.0%),皮下注射15例(7.5%).200例ADR患者中,药品种类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抗菌药、中药制剂、心脑血管系统用药,其中抗菌药物导致ADR最多,共52例(23.5%);第二位是中药制剂,共47例(23.5%);第三位是心脑血管系统,共30例(15.0%).200例ADR累及七大器官/系统,排在第一位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共62例(31.0%),主要临床表现是皮疹、红肿、瘙痒、面目潮红、局部皮肤反应等;第二位是胃肠系统,共40例(20.0%),主要临床表现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部不适;第三位是全身性损害,共25例(12.5%),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疼痛、出汗、抽搐、过敏性休克等.结论 应高度重视ADR工作,完善ADR报告分析,确保临床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