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使用双T型微通道,以体积分数为30%的磷酸三丁酯(TBP)的环己烷溶液-乙酸水溶液为萃取体系,研究了不同油水两相流量比及油水两相总流量条件下,气相的引入及气相流量分率α对流型及传质的影响,并获得总体积传质系数kLa与油水两相流量比q、气相雷诺数Rg、液相平均雷诺数ReM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第1个T型接口处气相的引入所带来的气相剪切作用能促进第2个T型接口处分散相液滴的形成,可使液-液并行流转化为气-液-液三相弹状流;同时,由于气-液-液弹状流具有较高的相接触面积及内循环作用,传质系数kLa得到显著提高.
推荐文章
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流型及传质的研究进展
液-液两相流
流型
混合传质
微通道
台阶式并行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流型及其转变机理
并行微通道
两相流
流型
微流体学
介尺度
双T型微通道内气液液三相分散规律
微化工系统
微流控
微通道
气液液三相
制冷系统中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的研究进展
制冷剂
两相流
流型识别
可视化
信号处理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通道中气-液-液三相流流型及传质研究
来源期刊 化学工业与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微通道 气-液-液弹状流 流型 传质系数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化工过程与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87
页数 7页 分类号 TQ021.4
字数 40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353/j.issn.1004.9533.2016106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旺锋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37 201 9.0 12.0
2 张旭斌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34 169 7.0 11.0
3 荀涛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2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5)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通道
气-液-液弹状流
流型
传质系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工业与工程
双月刊
1004-9533
12-1102/TQ
16开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18-156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8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84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