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输血患者发生发热性非溶血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FNHTR)危险因素,并分析预防控制的对策.方法 选取医院2011-2014年发生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患者48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疑似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的8例受血者及其对应8例供者血液进行血培养并采用软件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1-2014年共输血24805次,发生FNHTR48次,发生率0.19%;其中受血者年龄>60岁、有输血史、女性、输注悬浮红细胞、使用的血液失效期≤5d时,FNHTR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送检8例患者的血培养标本,结果 3例阳性,阳性率37.5%;送检的8例供血者的血培养标本,结果1例阳性,阳性率12.5%;1例阳性供血者血液来自2012年失效期5~15d的悬浮红细胞.受血者和供血者血培养共分离出4株病原菌,均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占10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1.6%和3.7%;而头孢曲松和呱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达83.9%和79.4%.结论 FNHTR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有输血史、妊娠史、失效期短、未去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医院应继续加强对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监管力度,确保血液质量,降低FNHTR的发生率.
推荐文章
综合性护理手段对急性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预防干预措施探讨
综合性护理
传统护理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预防干预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过敏
发热
原因分析
应对措施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分析
非溶血性
输血反应
临床特点
护理分析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症状与防治
发热性非溶性输血
发热反应
输血反应
白细胞因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
来源期刊 健康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发热性非溶血输血反应 病原菌 危险因素 对策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治未病与健康管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9-371,37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4
字数 19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6449.2017.04.00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7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发热性非溶血输血反应
病原菌
危险因素
对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健康研究
双月刊
1674-6449
33-1359/R
大16开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林街16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5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90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