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索中药性味归经概念的现代形态学内涵和外延。方法:利用中药既含药性概念又是客观实体的特点,用纯系杂交一代小鼠整体内全部器官组织和涵盖了所有性味归经概念(每种药性出现5次,归三焦经出现三次)的60味中药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味药水煎单次口服用药、药后不同时间(1、2、4小时)尾静脉注射14C-2-脱氧葡萄糖,放射自显影技术测定器官组织机能变化,数据矩阵运算和聚类分析药性与器官组织机能变化的关系。结果:统计分析发现每种性味归经作用是中药具有的、使机体几乎所有器官组织发生模式反应(组合式)的作用,性味归经的作用方式是先神经内分泌再影响其它器官组织,虽然几乎所有的器官组织都有反应,但根据反应方向、幅度及发生的时间先后,可以分为5~10类,在相同时间点同一类别中的器官组织,对某种药性的反应都是相近的。结论:中药药性的每种概念的整体观具有形态学基础,四性、五味、归经作用具有“泛组织”的性质,每种药性均有整体性含义,药性的实现机制与先神经内分泌再影响其它器官组织有关。
推荐文章
归肺经中药性味、临床功效及药理作用构成情况的初步分析
归经理论
中药性味
临床功效
药理作用
文献计量学
基于药性组合的归胃经中药的药理作用特征研究
药性组合
归胃经
药理作用
特征研究
归肝经中药药性和药理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归肝经中药
药性
药理作用
相关性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药性味归经作用的现代含义及其实现机制
来源期刊 中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中药 四性 五味 归经 整体 调整作用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4-266
页数 13页 分类号 R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博 9 96 4.0 9.0
2 俞仲毅 32 241 10.0 15.0
3 陆敏 38 357 10.0 18.0
4 李倩 11 11 2.0 3.0
5 金勇 4 28 1.0 4.0
6 陈莉 7 28 3.0 5.0
7 祁明媛 2 13 1.0 2.0
8 韩翠翠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药
四性
五味
归经
整体
调整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学
双月刊
2166-6067
武汉市江夏区汤逊湖北路38号光谷总部空间
出版文献量(篇)
362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