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生用或蜜炙用均可.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作用.在《伤寒论》113方中,含有甘草的方剂有70方.《脾胃论》载方64首,含甘草的方剂37首.甘草可单用,亦多配伍使用,如甘草配滑石清暑利湿之效增,配桔梗清肺利咽,合黄芩、黄连可增清热解毒之效,配干姜、附子可缓解二药峻烈之性且能延长药力等.
推荐文章
治疗黄疸方剂“核心配伍-作用靶点”的关联性研究
黄疸
方剂
配伍规律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作用靶点
关联性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中风病方剂用药、配伍规律及病机
中风
数据挖掘
配伍规律
频数分析
因子分析
中药方剂
病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甘草在方剂中的作用及配伍规律
来源期刊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甘草 补脾益气 祛痰止咳 方剂 配伍规律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方药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5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89.1
字数 32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463/j.cczyy.2017.01.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泽庚 310 1969 20.0 29.0
2 朱洁 46 239 8.0 13.0
3 王保芹 14 57 3.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6)
共引文献  (5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41)
二级引证文献  (27)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20(19)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甘草
补脾益气
祛痰止咳
方剂
配伍规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7-4813
22-1375/R
大16开
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12-152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825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522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