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应用地球三维成像方法和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来说明青藏高原下地壳管道流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根据区域重力资料提取的地壳三维密度成像的信息,进一步探讨了青藏高原地壳低密度扰动带反映的地质构造.应用地壳三维密度图像,分析了青藏高原下地壳为什么会形成管道流的原因,圈定了下地壳管道流所在位置.通过连续介质物理学的理论分析了热变形带如何引起下地壳管道流的机制,给出通过密度扰动计算了下地壳热应变率的方程式.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下地壳管道流的热应变幅度大约为15.5mm3/a.按照方程式和下地壳的密度扰动数据计算了青藏高原下地壳热应变幅度分布图.图中正热应变幅度代表热膨胀,负热应变幅度代表冷收缩;下地壳管道流随应变率从高向低流动.下地壳岩石热应变率最高处指示下地壳管道流的源头,位于喀拉昆仑断裂东侧与雅鲁藏布至班公—怒江缝合带的连接区段,和雅鲁藏布缝合带北侧的拉孜—林芝段.从喀拉昆仑断裂东侧源头的下地壳管道流主要流向北东和北西两个方向.从雅鲁藏布缝合带北侧源头的下地壳管道流主要流向北东到理塘—雅江和滇北地区,然后又分为南北两个方向分流.下地壳管道流位置或可向上挤出到中地壳,引起青藏高原重力不均衡和山脉隆升.同时,三维密度成像的结果支持下地壳流牙膏式向上挤出的蠕动模式.
推荐文章
青藏高原刻痕与地壳分层构造
青藏高原
多尺度刻痕分析
地壳变形带
地壳缩短
下地壳
地体划分
青藏高原的地震构造与地震活动
地震地热说
地震柱
地震构造模式
地震预测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下地壳地球物理异常及成因
青藏高原下地壳
高导层
低速层
热流密度值异常
韧性流动
青藏高原复杂地表能量通量研究
青藏高原
GAME/Tibet
CAMP/Tibet
局地能量分布
区域能量分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青藏高原下地壳热变形和管道流研究
来源期刊 地质论评 学科
关键词 大陆动力学 青藏高原 三维密度成像 地壳热应变 下地壳管道流 流向图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讨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41-1152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82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509/j.georeview.2017.05.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文采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3 61 4.0 6.0
2 侯遵泽 4 24 3.0 4.0
3 徐义贤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13 1.0 2.0
4 颜萍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4 145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1)
共引文献  (228)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48)
二级引证文献  (35)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6(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5(2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6(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2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陆动力学
青藏高原
三维密度成像
地壳热应变
下地壳管道流
流向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论评
双月刊
0371-5736
11-1952/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382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23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