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农村社区协商是自我整合、自我治理、自我规则化的过程.它通过多种渠道和不同形式来构建农村社区利益表达机制、利益保障机制、利益实现机制,推动着农村社区治理形成有序秩序.通过对比全国16个农村社区协商典型案例,从协商时域、协商主体、协商动因、协商程序和协商结果等五个方面研究发现,农村社区协商实践创新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的协商方式与协商内容,保障公众参与社区协商的拓展与深入.但与此同时,协商实践的弱参与与主体代表性不统一、协商实践趋向异化与程序设计规范化相违背、实践创新的短周期与制度供给之间的不匹配、协商实践创新形式化与效力可持续性相冲突等问题,则进一步困扰着农村社区协商进程,建立稳定的农村社区协商体系亟待制度与政策的保驾护航.为此,今后农村社区协商要通过制度安排保障协商时域发展的均衡性、协商主体参与的平等性、协商动因启动的包容性、协商程序制定的规范性、协商结果达成的共识性.具体而言,农村社区协商实践创新应当以地方发展实际为起点,推动协商程序设计规范化;以培育农民主体为基础,引导利益诉求表达理性化;以制度权威重塑为重点,确保协商实践成果共享化;以协商的法治化为保障,促进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实现农村社区协商实践创新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推荐文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
新型城镇化
农村土地制度
改革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确权问题探讨
新型城镇化
农村土地确权
问题
策略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确权问题探讨
新型城镇化
确权
农村土地
新兴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管理困境研究
新兴城镇化
农村社区管理
研究背景
实践依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协商实践创新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研究——基于全国16个农村社区协商典型案例的分析
来源期刊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农村社区 社区协商 社区治理 城镇化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城乡社区协商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53
页数 10页 分类号 D6
字数 1166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鸣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122 1017 16.0 24.0
2 黄敏璇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1 10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364)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7)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农村社区
社区协商
社区治理
城镇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双月刊
1007-5801
11-3847/C
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95
总下载数(次)
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