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能源消费的增长会促进工业产出的增长,但也会阻碍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将能源作为生产要素引入C-D生产函数,利用中国2000-2014年工业及其内部各行业的相关数据,测算能源消费和其他要素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并运用LMDI能源强度分解模型分析技术进步和结构转换对工业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工业增长具有“资本和能源双驱动”的特征,能源产出弹性接近同期资本产出弹性,远高于劳动产出弹性,要素贡献则表现为“资本和能源为主,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为辅”;工业能源强度不断降低,但下降幅度趋缓;工业能源强度的降低得益于各行业普遍的技术进步,但通过技术进步进一步降低能耗已越来越难;工业结构升级进展缓慢,高耗能产业增加值比重不降反升,结构因子对能源强度降低具有负作用.因此,未来要进一步降低工业能源强度,必须重点推进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和升级,减少工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
推荐文章
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
产业结构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
产业结构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河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协整
格兰杰因果关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能源消费困境:促进工业增长与阻碍结构调整并存——生产要素贡献和能源强度分解双重视角的实证分析
来源期刊 西部论坛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能源消费 能源强度 结构调整 技术进步 能源使用效率 要素贡献 全要素生产率 资本投入 劳动投入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国情与区情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3-104
页数 12页 分类号 F424.1|F062.1
字数 121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8131.2017.04.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夏宜君 7 11 2.0 3.0
3 张艳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9 69 5.0 7.0
4 付一夫 5 7 2.0 2.0
7 曲直 2 9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4)
共引文献  (740)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
192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1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2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能源消费
能源强度
结构调整
技术进步
能源使用效率
要素贡献
全要素生产率
资本投入
劳动投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部论坛
双月刊
1674-8131
50-1200/C
大16开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78-110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63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78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