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液核酸检测(NAT)与酶联免疫法(EILSA)对血液病毒的筛查结果,提示血液NAT法对提高血液安全的意义.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从本站无偿献血者中随机选取19464名为研究对象,集中采集血液样本,首先采取EILSA法检测血样,筛查抗-HIV、抗-HCV与HBsAg,然后采取PCR荧光法对无偿献血者ELISA阴性标本进行HBV、HCV和HIV进行核酸检测,从结果判断不同检测方法在血液检测中的效率,进而分析提高血液安全的意义.结果 在HBV检测中,NAT检测阳性率为16.0%,高于ELISA检测阳性率(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IV检测中,NAT检测阳性率为1.9%,与ELISA检测阳性率(1.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CV检测中,NAT检测阳性率为1.8%,高于ELISA检测阳性率(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先行EILSA法、后经NAT法检测的筛查方案,可有效避免漏检或误检,灵敏度和准确度有效提升,进一步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可在血液筛查中广泛应用.
推荐文章
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酶联免疫及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初次献血者
重复献血者
酶联免疫
病毒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在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核酸检测
献血者
乙型肝炎病毒
应用价值
平行筛查血液中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平行筛查血液
酶免检测
核酸检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病毒核酸与酶联免疫检测在献血者中的应用价值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临床输血与检验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血液病毒 核酸检测 酶联免疫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3-50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92.11|R446.61
字数 138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5.02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0)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80)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2)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液病毒
核酸检测
酶联免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输血与检验
双月刊
1671-2587
34-1239/R
大16开
合肥市庐江路17号省立医院内
26-186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627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