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对矮秆高梁新品种群体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规律的研究,为新型高梁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适于机械化生产的矮秆高梁新品种辽杂35为主要试验材料,分别设置3个种植密度(90 000株/hm2、1 20 000株/hm2和1 5 0 000株/hm2),并以生育期相近的同区域主栽品种中高秆高梁辽杂19作为对照(设置为生产上适宜种植密度,1 05 000株/hm2),通过分析测定高梁群体植株形态指标、光合生理指标、环境生态指标和产量构成因素探究矮秆高梁群体的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规律. [结果]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在群体表现最为繁茂的灌浆期,辽杂35冠层中下部的光照强度、透光率、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并明显低于对照品种辽杂1 9,冠层上部上述各指标间的差异不显著.辽杂35在开花期和灌浆期上数第二片叶的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随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而初始荧光(Fo)呈升高趋势,辽杂1 9各荧光参数指标均优于中高密度条件下的辽杂35.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辽杂35密度为1 5 0 000株/hm2处理的叶面积指数下降速度最快,但在后期仍能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冠层下部叶片SPAD值呈显著下降的趋势.辽杂35高粱在中高密度条件下,其群体中下部形态指标、光合生理指标和环境生态指标劣于辽杂1 9,可能与其株型有关,其植株矮,但叶片数基本没有减少,叶着生角度未有实质变化.随种植密度增加,辽杂35高梁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呈增加趋势,单穗粒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千粒重无显著变化.辽杂35高梁种植密度为1 50 000株/hm2时,籽粒产量最高,为9 923.5 kg.hm-2,其产量也高于对照辽杂1 9.[结论]适当提高种植密度是促进矮秆高粱籽粒产量提升的关键,但增加种植密度对冠层中下部叶片光合特性和物质生产可产生负面影响,通过高粱株型改良和肥水密等栽培技术的调节,协调矮秆高梁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实现群体结构和个体功能的协同增益将是提高矮秆高梁产量的重要途径.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矮秆高粱辽杂35光合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矮秆高粱 机械化生产 光合特性 产量构成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2-829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7.05.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瑞冬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91 1721 21.0 38.0
2 周宇飞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35 878 15.0 29.0
3 吴奇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22 102 5.0 9.0
4 高悦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3 40 2.0 3.0
5 韩熠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5 57 5.0 5.0
6 高铭悦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4 52 4.0 4.0
7 张壮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4 40 3.0 4.0
8 张姣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7 61 5.0 7.0
9 尚培培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2 2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9)
共引文献  (504)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26)
二级引证文献  (40)
194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6(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7(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0(2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1(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3(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1)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20(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矮秆高粱
机械化生产
光合特性
产量构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